投劾

词典解释: tóu hé 1.呈递弹劾自己的状文。古代弃官的一种方式。国语辞典注音 ㄊㄡˊ ㄏㄜˊ  拼音 tóu hé古代官員引罪自責,呈遞辭職文書。▶ 宋.蘇軾〈春菜〉詩:「明年徑須歸,莫待齒搖并髮脫。」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8385页 第6卷 402

词典名字:

投劾

词典发音:

tóu hé

国语辞典
呈递弹劾自己的状文。古代弃官的一种方式。
基本解释

投劾[ tóu hé ]

⒈  古代官员引罪自责,呈递辞职文书。

宋·苏轼〈春菜〉诗:「明年投劾径须归,莫待齿摇并发脱。」

引证解释

⒈  呈递弹劾自己的状文。古代弃官的一种方式。

《东观汉记·崔篆传》:“‘吾闻伐国不问仁人,战阵不访儒士,此举奚至哉?’遂投劾归。”
《后汉书·周燮黄宪等传序》:“﹝ 仲叔 ﹞遂辞出,投劾而去。”
李贤 注:“自投劾状而去也。”
宋 苏轼 《自金山放船至焦山》诗:“行当投劾谢簪组,为我佳处茅庵。”
清 王鹏运 《<彊村词>序》:“会庚子之变,依翁以居者弥岁,相对咄咄,倚兹事度日,意似稍稍有所领受,而翁则翩然投劾去。”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投劾

  • 投劾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tóu hé,是指呈递弹劾自己的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