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国
词典解释:
为国家竭诚效力
为国家效力尽忠。
汉 马融 《忠经·报国》:“为人臣者官於君,先后光庆,皆君之德,不思报国,岂忠也哉!”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三五:“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明 夏完淳 《六君咏·黄少保》:“亡 秦 虽不成,报国心已毕。” 徐迟 《牡丹》:“他( 李印光 )认为他看得很清楚,热血沸腾的爱国之情虽不是没有,杀敌报国却不是时候。”
国语辞典
◎ 报国 bàoguó
[dedicate oneself to the service of one's country] 为国家竭诚效力
精忠报国
基本解释
报国[ bào guó ]
⒈ 为国家尽忠效力。
引《三国演义·第四回》:「卓贼欺天废主,人不忍言;而公恣其跋扈,如不听闻,岂报国效忠之臣哉?」
《儒林外史·第三八回》:「热心救难,又出惊天动地之人;仗剑立功,无非报国忠臣之事。」
反叛国
引证解释
⒈ 为国家效力尽忠。
引汉 马融 《忠经·报国》:“为人臣者官於君,先后光庆,皆君之德,不思报国,岂忠也哉!”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三五:“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明 夏完淳 《六君咏·黄少保》:“亡 秦 虽不成,报国心已毕。”
徐迟 《牡丹》:“他( 李印光 )认为他看得很清楚,热血沸腾的爱国之情虽不是没有,杀敌报国却不是时候。”
网络解释
报国
报国,汉语词汇。拼音:bào guó释义:为国家效力尽忠在我国历史上,历朝历代都有许多尽力效忠,忠君报国的人,他们关心百姓疾苦,关心国计民生,为国家做了许多好事,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如诸葛亮《后出师表》中所表现出来的“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精神,就历来被人们所赞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