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舞

词典解释

亦称“白符舞”、“白符鸠舞”、“白凫鸠舞”。魏晋江南地方民间舞蹈。舞者执拂而舞。歌词有《白鸠篇》《济济篇》《独禄篇》《淮南王篇》《碣石篇》等。晋杨泓认为“察其辞旨,乃是吴人悲孙皓虐政,思属晋也”(见《晋书·乐志》。南朝宋孝武帝时以拂舞“合之钟石,施于殿廷”(见《宋书·乐志》。隋代将拂舞和鞞舞、铎舞、巾舞并称“四舞”,用于宴享,舞者已不执拂(见《隋书·音乐志》。唐代仍流行,并将拂舞列入清商乐中。刘禹锡《经檀道济故垒》诗:“秣陵多士女,犹唱《白符鸠》。”

词典名字:

拂舞

词典发音:

fú wǔ

国语辞典
三国时江东地区以拂子为舞具的一种歌舞。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三国 时 江 东地区以拂子为舞具的一种歌舞。 《晋书·乐志下》:“拂舞,出自 江 左。旧云 吴 舞,检其歌,非 吴 辞也。亦陈於殿庭。参阅《宋书·乐志一》、《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三·晋拂舞歌》 宋 郭茂倩 题解

杨泓 序云:‘自到 江 南见《白符舞》,或言《白鳬鳩舞》,云有此来数十年矣。察其辞旨乃是人患 孙晧 虐政,思属 晋 也。’”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拂舞

  • 拂舞原为江南地区的民间歌舞,魏、晋年间曾经采选进入宫中供皇亲国戚们欣赏,并用于宴享乐舞·盛行于梁代,后传至隋唐犹存·舞者原都要手执拂帐,隋代时去掉拂帐以彩绸起舞,唐代又加入清商乐伴舞。
  • 拂舞的代表作品是白鸠,原为江南吴地歌乐曲。魏武帝曹操的<<碣石篇>>也曾作拂舞,与白鸠同为四言拍,至今犹存的<<碣石调幽兰>>也可能接近于当年的<<碣石篇>>但已难以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