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塞

词典解释: jù sāi 1.扼守边关。拒绝;阻遏。国语辞典注音 ㄐㄩˋ ㄙㄜˋ  拼音 jù sè1. 把守邊關。▶ 《後漢書.卷三一.杜詩傳》:「如此,緣邊屯戍之師,競而忘死;乘城之吏,不辭其勞。」2. 遏阻、拒絕。▶ 《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琦每欲與亮謀自安之術,亮輒。」▶ 《南史.卷一五.徐羨之傳》:「臣苦相諫譬,深加。」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8346页 第6卷 363

词典名字:

拒塞

词典发音:

jù sāi

国语辞典
扼守边关。拒绝;阻遏。
基本解释

拒塞[ jù sè ]

⒈  把守边关。

《后汉书·卷三一·杜诗传》:「如此,缘边屯戍之师,竞而忘死;乘城拒塞之吏,不辞其劳。」

⒉  遏阻、拒绝。

《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琦每欲与亮谋自安之术,亮辄拒塞。」
《南史·卷一五·徐羡之传》:「臣苦相谏譬,深加拒塞。」

引证解释

⒈  扼守边关。

后汉书·杜诗传》:“如此,缘边屯戍之师,竞而忘死;乘城拒塞之吏,不辞其劳。”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琦 每欲与 亮 谋自安之术, 亮 輒拒塞,未与处画。”

⒉  拒绝;阻遏。

南史·徐湛之传》:“臣苦相諫譬,深加拒塞。”
宋 叶适 《学校》:“及 秦檜 为相,务使诸生为无廉耻以媚己,而以小利啗之,阴以拒塞言者。”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拒塞

  • 拒塞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jù sāi,是指扼守边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