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印

词典解释: tà yìn 1.摹印石碑或器物上的文字﹑图画。国语辞典注音 ㄊㄚˋ ㄧㄣˋ  拼音 tà yìn將石碑上的字、畫摹印在紙張上,稱為「」。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8423页 第6卷 440

词典名字:

拓印

词典发音:

tà yìn

国语辞典
摹印石碑或器物上的文字﹑图画。
基本解释

拓印[ tà yìn ]

⒈  将石碑上的字、画摹印在纸张上,称为「拓印」。

英语stone rubbing (to copy an inscription)​

德语Abreibung (S)​

引证解释

⒈  摹印石碑或器物上的文字、图画。

郭沫若今昔集·论古代社会》:“刘鹗 死在 新疆 后,所遗甲骨,一部分失掉,一部分为 罗振玉 所得。后来 罗 就所得甲骨上面的文字再拓印成书,从此引起了一般人研究的兴趣。”
王西彦 《古屋》第一部四:“而在这位主人的书桌上,又是一堆满坑满谷的拓印古碑,看来这是作为临模之用的。”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拓印

  • 拓印是对雕刻的或石刻的表面的手工复制品,其方法是将一张纸紧紧覆盖在作品上,用黑色或彩色材料拓印。传统的拓印材料是宣纸和一种叫拓印蜡的块状黑色材料。有时,特别是在拓印细弱的线条时,更宜用另一种方法,即用一种粉状石墨加油达到一定的干硬度,再用敷墨具施于纸上。拓印被广泛用于复制各种文化时代的多种浮雕;复制石刻图案,特别是古代中国和其他亚洲文化的石刻;复制中世纪教堂里的纪念性黄铜雕刻品;复制美国建国以前的墓碑;甚至在日本被用来摹印鱼。艺术家亦将拓印技术视为创作的过程,他们为拓本上色,并添上或改动原来的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