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园

词典解释

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在江苏省苏州市娄门内东北街。明正德年间(1506—1521)御史王献臣创建。占地四万平方米。太平天囯时期曾为忠王府后花园。全园以水池为中心,水面约占五分之三。主要建筑物均临水而筑。分东、中、西三部分。东部凿池叠山,广植树木,点缀有天泉亭、秫香馆等建筑。中部是全园精华,以远香堂为主,有借景入园之妙;还有倚玉轩、小飞虹、小沧浪、香洲诸景。西部主要由三十六鸳鸯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南北两厅组成,陈设雅致。各处建筑以漏窗、回廊相互联系,有山水亭台交相掩映之胜,成为具有江南特色的典型园林,为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杰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词典名字:

拙政园

词典发音:

zhuō zhèng yuán

国语辞典
  • 我国著名的园林建筑。
  •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我国著名的园林建筑。 江苏省 苏州市 四大名园之一。园址本为 唐 陆龟蒙 故宅。 元 为 大宏寺。明嘉靖 中 王献臣 因寺址建别墅,名 拙政园,取 晋 潘岳 《〈闲居赋〉序》“拙者之为政”之意。 清 康熙 间一度为官署,旋散为民居。 乾隆 间改名 复园。太平天囯 曾于此建 忠王府。后恢复 拙政园 旧名。解放后全部重修。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参阅 明 文徵明 《拙政园图记》、 清 钱泳 《履园丛话·园林·拙政园》。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拙政园

  • 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
  • 拙政园位于苏州城东北隅(东北街178号),截至2014年,仍是苏州存在的最大的古典园林,占地78亩(约合5.2公顷)。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花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花园开阔疏朗,中花园是全园精华所在,西花园建筑精美,各具特色。园南为住宅区,体现典型江南地区传统民居多进的格局。园南还建有苏州园林博物馆,是国内唯一的园林专题博物馆。
  • 1961年3月,拙政园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被国家计委、旅游局、建设部列为国家级特殊游览参观点。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