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子

词典解释: zhāo zi 1.招贴。 2.犹招牌。似今之广告。 3.犹花招,办法。 4.旧时死刑犯就刑时插在身后标明姓名与罪状的纸牌。国语辞典注音 ㄓㄠ ˙ㄗ  拼音 zhāo zi1. 招牌、廣告、海報。▶ 《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宦門子弟錯立身.第四齣》:「如今將孩兒到河南府作場多日。今早掛了,不免叫出孩兒來,商量明日雜劇。」▶ 《老殘遊記.第二回》:「那紙還未十分乾,心知是方纔貼的,只不知道這是甚麼事情,別處也沒見過這樣。」亦稱為「花招」、「招兒」。2. 門票。3. 死刑犯就刑時,插於背後的紙標,用來揭示犯人的罪狀、姓名。4. 隨風招展的長布帘子。5. 眼睛。多用於江湖人物間。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8494页 第6卷 511扫描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644页

词典名字:

招子

词典发音:

zhāo zǐ

国语辞典

招子 zhāozi

(1) [poster]∶招贴

皇帝家中走了人,叫我百姓替他贴招子

(2) [shop sign]∶商店门前的招牌,幌子等标志

(3) [trick]∶办法;计策;着数

基本解释

招子[ zhāo zi ]

⒈  招牌、广告、海报。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宦门子弟错立身·第四出》:「如今将孩儿到河南府作场多日。今早挂了招子,不免叫出孩儿来,商量明日杂剧。」
《老残游记·第二回》:「那纸还未十分干,心知是方才贴的,只不知道这是甚么事情,别处也没见过这样招子。」

⒉  门票。

⒊  死刑犯就刑时,插于背后的纸标,用来揭示犯人的罪状、姓名。

⒋  随风招展的长布帘子。

⒌  眼睛。多用于江湖人物间。

引证解释

⒈  招贴。

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王氏 生下一个孩子……跟邻舍家儿童出去看神会。夜晚不回。夫妻两个烦恼,出了一张招子,街坊上叫了数日,全无影响。”
清 李渔 《玉搔头·错获》:“皇帝家中走了人,叫我百姓替他贴招子。”

⒉  犹招牌。似今之广告。

无名氏 《错立身》戏文第四出:“今早掛了招子,不免叫出孩儿来,商量明日杂剧。”
老残游记》第二回:“见那墙上贴了一张黄纸,有一尺长,七八寸宽的光景,居中写着‘説鼓书’三个大字……只不知道这是什么事情,别处也没有见过这样招子。”

⒊  犹花招,办法。

顾笑言 《你在想什么?》十四:“你为什么非得想那些笨到家了的招子。”

⒋  旧时死刑犯就刑时插在身后标明姓名与罪状的纸牌。

老舍 《黑白李》:“车越走越近了,两个白招子随着车轻轻地颤动。”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招子

  • 招子 清代画家。字月生。广东南海(今佛山)人,子庸之弟。善画花卉,所作清秀明丽,有南田笔意。
  • 招子又称酒帘。为中国的一种商业民俗。起源甚古,初特指酒店的布招,用布帘缀于竿端,悬于门前,以招引顾客。酒旗历史很早,战国时已有“悬帜”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