括囊

词典解释: kuò náng1.结扎袋口。亦喻缄口不言。 2.犹囊括。包罗。国语辞典注音 ㄍㄨㄚ ㄋㄤˊ  拼音 guā náng1. 括,打結。指閉口不言。▶ 《易經.坤卦.六四》:「六四,無咎無譽。」2. 包羅。▶ 《後漢書.卷三五.鄭玄傳.論曰》:「鄭玄大典、網羅眾家、刪裁繁誣、刊改漏失,自是學者略知所歸。」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8547页 第6卷 564

词典名字:

括囊

词典发音:

kuò náng

国语辞典
1.结扎袋口。亦喻缄口不言。 2.犹囊括。包罗。
基本解释

括囊[ guā náng ]

⒈  括,打结。括囊指闭口不言

《易经·坤卦·六四》:「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⒉  包罗。

《后汉书·卷三五·郑玄传·论曰》:「郑玄括囊大典、网罗众家、删裁繁诬、刊改漏失,自是学者略知所归。」

引证解释

⒈  结扎袋口。亦喻缄口不言。

《易·坤》:“括囊,无咎无誉。”
孔颖达 疏:“括,结也;囊,所以贮物,以譬心藏知也。闭其知而不用,故曰括囊。”
汉 王符 《潜夫论·贤难》:“此智士所以钳口结舌,括囊共默而已者也。”
《世说新语·言语》“南郡 庞士元 闻 司马德徽 在 潁川”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引《司马徽别传》:“知 刘表 性暗,必害善人,乃括囊不谈议时人。”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上:“天下无道,君子括囊不信,以避小人之祸,而犹或不免。”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蕉叶》:“僕屡欲辨驳,因惮主括囊。”

⒉  犹囊括。包罗。

《后汉书·郑玄传论》:“郑玄 括囊大典,网罗众家,删裁繁诬,刊改漏失,自是学者略知所归。”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定势》:“是以括囊杂体,功在銓别。”
唐 刘知几 《史通·二体》:“然《国语》之外,尚多亡逸,安得言其括囊靡遗者哉。”
清 薛福成 《论不勤远略之误》:“迨 元太祖 括囊 俄罗斯,席捲五 印度,餘威振於 欧罗巴。”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括囊

  • 括囊是汉语词汇,
  • 拼音:kuò náng
  • 注音:ㄎㄨㄛˋ ㄎㄨㄛˋ ㄎㄨㄛˋ,
  • 出自《易·坤》。1.结扎袋口。亦喻缄口不言。 2.犹囊括。包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