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锡

词典解释

挂起锡杖。僧人远游持锡杖,投宿时不以杖着地,必挂置之,故曰挂锡。裴休《赠黄蘖山僧希运》诗:“挂锡十年栖蜀水,浮杯今日渡漳滨。”

词典名字:

挂锡

词典发音:

guà xī

国语辞典
1.亦作"挂锡"。 2.游方僧投宿寺院。因投宿时把衣钵锡杖挂在僧堂钩上,故称。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掛锡”。游方僧投宿寺院。因投宿时把衣钵锡杖挂在僧堂钩上,故称。

唐 裴休 《赠黄蘖山僧希运》诗:“挂锡十年栖 蜀 水,浮杯今日渡 漳 滨。”
醒世恒言·佛印师四调琴娘》:“其时 佛印 游方转来仍旧相国寺 掛锡。”
痛史》第二四回:“本庙的不过四五十人,近来倒是掛锡的客师甚多。”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挂锡

  • 挂锡,禅林用语。与‘挂搭’同义。又称留锡。即悬挂锡杖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