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

词典解释: yǎn ěr 1.捂住耳朵不听。 2.指不闻不问。 3.御寒护耳的用品。国语辞典注音 ㄧㄢˇ ㄦˇ  拼音 yǎn ěr摀著耳朵,表示不願聽聞。▶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風操》:「有識傍觀,猶卻,況當之者乎?」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8628页 第6卷 645

词典名字:

掩耳

词典发音:

yǎn ěr

国语辞典
1.捂住耳朵不听。 2.指不闻不问。 3.御寒护耳的用品。
基本解释

掩耳[ yǎn ěr ]

⒈  摀著耳朵,表示不愿听闻。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有识傍观,犹却掩耳,况当之者乎?」

英语to refuse to listen

引证解释

⒈  捂住耳朵不听。

《左传·昭公三十一年》:“荀躒 掩耳而走。”
汉 荀悦 《汉纪·昭帝纪》:“面刺王过,王至掩耳趋走。”
唐 韩愈 《寄卢仝》诗:“劝参留守謁大尹,言语纔及輒掩耳。”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六:“一日游 西湖,望 建业 五色云起,诸君谓为庆云,拟赋诗。 刘 独引大白慷慨曰:‘此王气也,后十年有英主出,吾当辅之。’众皆掩耳。”

⒉  指不闻不问。

清 唐孙华 《哭曹九咸明府》诗之四:“折腰怜傲吏,掩耳作家翁。”

⒊  御寒护耳的用品。

《元典章·礼部五·春牛经式》:“释策牛人罨耳……寅亥时为通气,故揭一边。子丑时芒神全戴掩耳,为严凝时全掩也。”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掩耳 (汪苏泷演唱歌曲)

  • 《掩耳》是汪苏泷演唱的一首歌曲,收录于弗斯特专辑中。
  • 掩耳 (词语释义)

  • 掩耳,汉语词汇。
  • 读作:yǎn ěr。
  • 释义:为汉语中动宾词组,义为捂上耳朵,较早见于《左传·昭公三十一年》,可申主为不闻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