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氏温标

词典解释

亦称“百分温标”。由瑞典天文学家摄尔西斯(Andreas Celsius, 1701—1744)于1742年首创。原规定在101.325千帕(1大气压)下水的冰点为0℃,沸点为100℃。摄氏温度的单位称为“摄氏度”,用℃表示。为统一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1990国际温标(ITS-90)对摄氏温标作了新规定:摄氏温标由热力学温标导出,摄氏温标的零点等于热力学温标中的273.15K。根据新定义,摄氏温度应为t=T-273.15,式中T为热力学温度。在这个新定义下,摄氏温标的零点与水的冰点并不严格相等,在目前的测量精度下两者在万分之一摄氏度内一致;水的沸点也不严格等于100℃,但差别不超过百分之一摄氏度。

词典名字:

摄氏温标

词典发音:

shè shì wēn biāo

国语辞典

摄氏温标 shèshì wēnbiāo

[Celsius temperature scale] 在此温标中,用摄氏度(°C)表示的温度H c 与用开尔文(K)表示的温度T k 之间的关系是H c =T k -273.15;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冰点很接近于0°C,而相应的沸点则很接近于100°C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摄氏温标

  • 摄氏温标是目前世界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温标,用符号“C”表示,单位是°C,是18世纪瑞典天文学家安德斯·摄尔修斯提出来的。摄氏温标=(华氏温标-32)÷1.8 。其结冰点是0°C,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C。现在的摄氏温标已被纳入国际单位制,摄氏温标与绝对温标的换算式是t=T-273.15。(t表示摄氏温标,T表示绝对温标,规定为开尔文用以表示绝对温度时的一个专门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