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沙漠

词典解释

阿拉伯语意为“大荒漠”。世界最大沙漠。在北非阿特拉斯山脉与苏丹草原以及大西洋与红海沿岸之间。跨埃及、苏丹、利比亚、乍得、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尼日尔、摩洛哥、马里、毛里塔尼亚和西撒哈拉等境内。大致以250毫米等雨线为界,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占非洲大陆32%。大部是断续的大小盆地,中部多高地和熄火山;最高峰为提贝斯提(Tibesti)高地上的库西山(Emi Koussi),海拔3 415米。年降水量大部不足100毫米,边缘地区在250毫米以下。年平均气温25℃以上,7月在35~37℃以上,绝对最高气温超过50℃。地面主要是砾漠、岩漠和沙漠,但绿洲也很多,主产椰枣。交通主要靠骆驼队来往。20世纪起逐渐建设公路和航空线。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公路干线连接阿尔及利亚、马里、尼日尔和尼日利亚等国,长8 000多公里,1984年完成。富石油、天然气、铁、铀、锰等矿藏。

词典名字:

撒哈拉沙漠

词典发音:

sā hā lā shā mò

国语辞典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撒哈拉沙漠 (世界面积最大的沙漠)

  • 撒哈拉沙漠(Sahara Desert)形成于约250万年前,是世界仅次于南极洲的第2大荒漠,面积约906万平方千米,是世界最大的沙质荒漠。位于非洲北部,该地区气候条件非常恶劣,是地球上最不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之一。
  • “撒哈拉”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在阿拉伯语中“撒哈拉”为大沙漠,源自当地游牧民族图阿雷格人的语言,原意即为“大荒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