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夜

词典解释: fàng yè1.旧时都城有夜禁,街道断绝通行。唐代起正月十五夜前后各一日暂时弛禁,准许百姓夜行,称为""。国语辞典注音 ㄈㄤˋ ㄧㄝˋ  拼音 fàng yè唐時長安實行宵禁。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城中不禁夜行,以便觀燈賞月,稱為「」。▶ 宋.周邦彥〈解語花.風銷焰蠟〉詞:「因念都城,望千門如晝,嬉笑游冶。」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6867页 第5卷 412

词典名字:

放夜

词典发音:

fàng yè

国语辞典
  • 旧时都城有夜禁,街道断绝通行。
  • 基本解释

    放夜[ fàng yè ]

    ⒈  唐时长安实行宵禁。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城中不禁夜行,以便观灯赏月,称为「放夜」。

    宋·周邦彦〈解语花·风销焰蜡〉词:「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

    引证解释

    ⒈  旧时都城有夜禁,街道断绝通行。 唐 代起正月十五夜前后各一日暂时弛禁,准许百姓夜行,称为“放夜”。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岁时风俗·放夜》:“唐 睿宗 先天 二年正月望,初弛门禁; 玄宗 天宝 六年正月十八日,詔重门夜开,以达阳气; 朱梁 开平 中,詔开坊门三夜…… 太平 兴国 六年,敕然灯放夜为著令。”
    周邦彦解语花·元宵》词:“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
    黄景仁元夜独坐偶成》诗:“云知放夜开千叠,月为愁心晕一层。”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放夜

  • 放夜是一个汉语词语,是指旧时都城有夜禁,街道断绝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