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仙

词典解释

道教谓天界仙人分为有官职和无官职的两种,未被玉皇授职者称为“散仙”。《云笈七籤·斋戒》:“升入云中,于景霄之上,受书为散仙人。”亦以比喻文人未得官职,可以放浪不羁。白居易《雪夜小饮赠梦得》诗:“久将时背成遗老,多被人呼作散仙;呼作散仙应有以,曾看东海变桑田。”

词典名字:

散仙

词典发音:

sàn xiān

国语辞典
  • 道教语。仙人未授仙职者之称。
  • 比喻放旷不羁、自由闲散的人。
  •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道教语。仙人未授仙职者之称。

    韩愈奉酬卢给事云夫四兄曲江荷花行》:“上界真人足官府,岂如散仙鞭笞鸞凤终日相追陪。”

    ⒉  比喻放旷不羁、自由闲散的人。

    唐 白居易 《雪夜小饮赠梦得》诗:“久将时背遗老,多被人呼作散仙。”
    唐 王毂 《逢道者神和子》诗:“酒里消閒日,人间作散仙。”
    黄遵宪 《宫本鸭北索和》诗:“登楼北望方多事,未许偷闲作散仙。”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散仙 (道教名词,天界中未被授予官爵的神仙)

  • 散仙是一个道教名词,读音为sǎn xiān。指天界中未被授予官爵的神仙。成都话中,“散”就是行为有点放达,言语有点幽默,自由自在,安闲舒适。但凡是这类人,我们都说:那娃有点“散”,散中之仙,就是这类人中的极品。
  • 有道是“山东出好汉,四川出神仙”。“好汉”一说,大概因为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而“神仙”则与修道成仙的道教有关系。成都与道教有着深厚的渊源,从鹤鸣山、青城山,再到远点的瓦屋山;从八百岁的彭祖、到东汉张道陵,莫不与道教的起源有关系。
  • 散仙 (汉语词汇)

  • 散仙,汉语词汇。
  • 拼音:sàn xiān
  • 释义:1、道教语。仙人未授仙职者之称。2、比喻放旷不羁、自由闲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