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绉绉

词典解释: wén zhōu zhōu 1.亦作"文??3473"。亦作"文诌诌"。 2.举止斯文貌。国语辞典注音 ㄨㄣˊ ㄓㄡˋ ㄓㄡˋ  拼音 wén zhòu zhòu形容人談吐、舉止溫文儒雅。▶ 《儒林外史.第五四回》:「又走進一個人來,搖著白紙詩扇,文縐縐的。」亦作「文謅謅」。

词典名字:

文绉绉

词典发音:

wén zhòu zhòu

国语辞典

文绉绉 wén zhōu zhōu

[genteel] 形容人言谈、举止文雅

基本解释

文绉绉[ wén zhòu zhòu ]

⒈  形容人谈吐、举止温文儒雅。也作「文诌诌」。

《儒林外史·第五四回》:「又走进一个人来,摇著白纸诗扇,文绉绉的。」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文诌诌”。举止斯文貌。

儒林外史》第五四回:“又走进一个人来,摇着白纸诗扇,文縐縐的。”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一章:“虽然, 道静 讲的有点文诌诌她听不太懂,但她还是挺高兴地听她讲。”
亦省作“文縐”、“文诌”。 《水浒传》第九十回:“那汉道:‘不必文诌了,有肉快切一盘来,俺吃了,要赶路进城公干。’”
萧军八月的乡村》六:“他有点不大喜欢 萧明 了,那是因为他太文绉呢!”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文绉绉

  • 文绉绉,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wén zhōu zhōu,是指说话不口语化,有文学教养,有涵养。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