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钞

词典解释: liào chāo 1.元初发行的一种货币。因以丝料作合价标准,故称。国语辞典注音 ㄌㄧㄠˋ ㄔㄠ  拼音 liào chāo元初發行的紙幣,以絲料作為合價標準。後泛稱紙幣。▶ 元.劉時中〈端正好.眾生靈套.滾繡毬〉曲:「一日日物價高漲,十分料鈔加三倒,一斗粗糧折四量,煞是淒涼。」▶ 元.無名氏《劉弘嫁婢.第一折》:「人家道那把時節將爛鈔你強揣與,巴的到那贖時節要那料鈔教他贖將去。」

词典名字:

料钞

词典发音:

liào chāo

国语辞典
1.元初发行的一种货币。因以丝料作合价标准,故称。
基本解释

料钞[ liào chāo ]

⒈  元初发行的纸币,以丝料作为合价标准。后泛称纸币。

元·刘时中〈端正好·众生灵套·滚绣毬〉曲:「一日日物价高涨,十分料钞加三倒,一斗粗粮折四量,煞是凄凉。」
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一折》:「人家道那把时节将烂钞你强揣与,巴的到那赎时节要那料钞教他赎将去。」

引证解释

⒈  元 初发行的一种货币。因以丝料作合价标准,故称。

元 刘致 《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十分料钞加三倒,一斗粗粮折四量。”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二折:“你怀揣着鸦青料钞寻相识,并没半升粗米施饘粥。”
《元典章·钞法·昏钞》:“诸行用库,凡遇人以昏钞易换料钞,皆须库官监视。”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料钞

  • 元 初发行的一种货币
  • 因以丝料作合价标准,故称。 元 刘致 《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十分料钞加三倒,一斗粗粮折四量。”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二折:“你怀揣着鸦青料钞寻相识,并没半升粗米施饘粥。”《元典章·钞法·昏钞》:“诸行用库,凡遇人以昏钞易换料钞,皆须库官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