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七

词典解释: duàn qī 迷信风俗,人死后每七天叫一个‘七’,满七个‘七’即四十九天时叫‘’,常请和尚道士来念经超度亡魂。国语辞典注音 ㄉㄨㄢˋ ㄑㄧ  拼音 duàn qī俗以人死後每七日設奠一次,至七七四十九日則停止,不再接受親友弔唁,稱為「斷七」。▶ 元.無名氏《神奴兒.楔子》:「自從員外亡化過了,可早斷七也,家裡別無得力的人,則有一個老院公。」▶ 《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三》:「到得過了斷七,又忘了這段光景。」或稱為「盡七」、「七七」。

词典名字:

断七

词典发音:

duàn qī

国语辞典

断七 duànqī

[the Buddhist Service on each seventh day within 49 days after one's death] 旧时迷信风俗,人死后每七天叫一个“七”,满七个“七”即四十九天时叫“断七”,常请和尚道士来念经超度亡魂

基本解释

断七[ duàn qī ]

⒈  俗以人死后每七日设奠一次,至七七四十九日则停止,不再接受亲友吊唁,称为「断七」。

元·无名氏《神奴儿·楔子》:「自从员外亡化过了,可早断七也,家里别无得力的人,则有一个老院公。」
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三》:「到得了断七,又忘了这段光景。」

引证解释

⒈  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做一次佛事,至七七四十九天而止,称“断七”。参见“做七”。

无名氏 《神奴儿》楔子:“自从员外亡化过了,可早断七也。”
《金瓶梅词话》第七三回:“杨姑娘 道:‘好快,断七过了,这一向又早百日来。’”
《何典》第五回:“形容鬼 也不等断七,就将 活死人 领了回去。”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断七

  • 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做一次佛事,至七七四十九天而止,称“断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