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代

词典解释: duàn dài ①没有后代;断后(duàn∥hòu)。 ②比喻事业中断或后继无人。国语辞典注音 ㄉㄨㄢˋ ㄉㄞˋ  拼音 duàn dài按時代分成段落。▶ 如:「文學史的斷代研究。」

词典名字:

断代

词典发音:

duàn dài

国语辞典

断代 duàndài

[division of history into periods]以时代的标准划分成段落

断代史

基本解释

断代[ duàn dài ]

⒈  按时代分成段落。

如:「文学史的断代研究。」

引证解释

⒈  按时代或朝代划分段落。

通志·总序》:“自 班固 以断代为史,无復相因之义。虽有 仲尼 之贤,亦莫知其损益。”
清 周中孚 《郑堂札记》卷三:“荀悦 袁宏 断代为史,本是编年正格。”
徐特立 《研究历史的目的和方法》:“断代为史,如‘民国史’也可以成为一个单位。”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断代

  • 断代:汉语词汇
  • 断代:郭强生所著图书
  • 断代:郭强生所著小说
  • 断代 (汉语词汇)

  • 断代,一个很宽泛的范畴,一般指一项文明成果没有继承人,一个王朝没有继续延续下去。“断代体史书”,史书的一种体裁,按朝代为断限,班固写《汉书》首创断代体。我国第一部断代史,是东汉著名的历史学家班固编著的《汉书》(又称《前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