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块山

词典解释

地壳断裂上升所形成的块状山体。地垒式断块山边线平直,山坡为陡立的断层崖,如江西庐山;掀斜式断块山不对称,断裂上升一侧为陡立的断层崖,另一侧山坡缓长,如山西恒山。

词典名字:

断块山

词典发音:

duàn kuài shān

国语辞典
又称“断层山”。地壳断裂上升形成的块状山体。一般山坡较陡,如中国陕西的华山。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断块山

  • 断块山是地壳因断块活动隆起而形成的山。它的特点是山边缘平直,山坡陡峻成崖,即断层崖。与相邻平地之间没有过渡地带,常急转直下。断层崖受横向沟谷的分割,变成一系列三角形的平面,又称断层三角面。断块山可在各种地质构造的基础上形成,有的只在一面有断裂,有的两面均受断裂控制;有的是单独存在,有的则是成群分布,列方式可以是相互平行的、雁行的、斜交的或同心圆式的。常见的断块山有地垒式断块山和掀斜式断块山,在中国华北、东北等地均多见这类断块山如泰山、华山、恒山等都是断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