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乐府

词典解释

乐府诗类名。创始于初唐。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已有少数诗人如长孙无忌、刘希夷等,另立新题,虽名为乐府,已不被于声律,故称新乐府。此类作品至李白、杜甫、元结而大有发展。杜甫所作如《悲陈陶》《哀江头》《兵车行》《丽人行》等,用乐府诗体制描写时事,做到“即事名篇,无复依傍”。后来白居易、元稹等发扬了这种写作方法,同时确定了新乐府的名称。白居易所作五十首,颇多反映时政缺失和民生状况,在当时较有现实意义,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多以三言、七言错杂运用。

词典名字:

新乐府

词典发音:

xīn yuè fǔ

国语辞典
  • 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体诗。虽辞为乐府,已不被声律。此类新歌,创始于初,发展于李白杜甫,至元稹白居易更得到发扬光大,并确定了新乐府的名称。
  •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体诗。虽辞为乐府,已不声律。此类新歌,创始于初 唐,发展于 李白杜甫,至 元稹、白居易 更得到发扬光大,并确定了新乐府的名称。 白居易 《〈新乐府〉序》称其创作宗旨规讽时事,“为君为臣为民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欲闻之者深诫也”。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新乐府 (诗歌革新运动)

  • “新乐府”在古代文学史上,即“新题乐府”,相对于古乐府而言。指的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不再以入乐与否作标准。新乐府诗始创于杜甫,为元结、顾况等继承,又得到白居易、元稹大力提倡。中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革新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