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

词典解释


东南亚城市岛国。在马来半岛南端,马六甲海峡南口。北与马来半岛隔柔佛海峡,有长堤相连;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廖内群岛相望。共有大小岛屿和礁滩50多个,总面积641平方公里,主岛面积约538.1平方公里。人口293.3万(1994年),华人占77.6%,马来人占14.2%,印度人占7.1%。马来语为国语,华语、泰米尔语和英语为公用语。行政中心新加坡市。地势起伏和缓。年平均气温24~27℃,年降水量2 400余毫米。原为马来亚一部分,1819年沦为英国东印度公司领地,1826年为英属海峡殖民地一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日本占领。1946年自马来亚分出,成为英国直辖殖民地。1959年6月成立新加坡自治邦。1963年参加马来西亚,1965年8月9日退出,成立新加坡共和国。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工业主要有炼油、化工、造船、电子、冶金、机械、精密仪器、飞机制造、纺织成衣、木材加工等。有著名的裕廊工业区。国际贸易与金融业发达。高科技产业、旅游业发展较快。粮食依靠进口,花卉与热带鱼出口地位重要。有东南亚最大的航空港樟宜(Changi),岛上交通发达,高速公路横贯东西。
新加坡市。新加坡共和国行政和商业中心。亦称星洲、叻埠。在新加坡主岛东南部,南临新加坡海峡。当太平洋与印度洋间航运要冲,是世界海洋交通中心之一。市区面积100余平方公里,人口约264.1万(1993年)。东南亚最大海港,世界著名的转口港。年吞吐量1亿多吨。市内珊顿道为世界著名金融中心之一。绿树成荫,市容整洁。

词典名字:

新加坡

词典发音:

xīn jiā pō

国语辞典

新加坡 Xīnjiāpō

[Singapore] 马来半岛南端的城市岛国。面积622平方公里,人口271.8万(1990),首都新加坡。经济以转口贸易、金融、航运为主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新加坡

  • 新加坡共和国(英语:Republic of Singapore),简称新加坡,旧称新嘉坡、星洲或星岛,别称为狮城,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政治体制实行议会制共和制。新加坡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为邻,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毗邻马六甲海峡南口,国土除新加坡岛(占全国面积的88.5%)之外,还包括周围63个小岛。
  • 8世纪新加坡属室利佛逝;14世纪始属于拜里米苏拉建立的马六甲苏丹王朝;18-19世纪属柔佛王国。19世纪初被英国占为殖民地;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被日本侵占;1963年加入马来西亚;1965年新加坡正式独立。
  •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促进种族和谐是政府治国的核心政策,新加坡以稳定的政局、廉洁高效的政府而著称,是全球最国际化的国家之一。
  • 新加坡是一个较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其经济模式被称作为“国家资本主义”。根据2018年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名报告,新加坡是继纽约、伦敦、香港之后的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新加坡也是亚洲重要的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被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第五位。新加坡是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成员国之一,也是世界贸易组织(WTO)、英联邦(The Commonwealth)以及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员经济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