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

词典解释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了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共产党于1937年10月将赣、闽、粤、湘、鄂、豫、浙、皖等8省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辖4个支队,共一万余人,随即开赴皖中、苏南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创建根据地。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调集七个师八万军队在安徽泾县茂林地区设伏,使奉命北移的新四军军部及所率部队九千余人遭受重大损失,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叶挺被扣,项英在突围中遇害。中共中央对这种破坏团结抗战的罪行作了针锋相对的斗争,重建新四军军部,陈毅任代军长,刘少奇任政委,部队改编为七个师、一个独立旅,共九万余人。新四军在继续坚持敌后抗战中,粉碎日伪军的“扫荡”、“清乡”,挫败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创建和巩固了华中抗日根据地。1945年8月新四军遵照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命令,与八路军及其他人民武装一起,举行大反攻,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同月,陈毅任新四军军长,饶漱石任政委。在抗战中,新四军发展到三十一万余人,共歼灭日伪军三十一万七千余人。1945年10月,第三师调赴东北,第五师改编为中原军区,军部率主力大部北移山东,在苏皖地区另组华中军区。1945年10月新四军军部兼山东军区领导机关。1947年1月,与华中军区、野战军合编为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

词典名字:

新四军

词典发音:

xīn sì jūn

国语辞典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革命武装。原是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1937年抗战争开始后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是华中的主力。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同八路军及其他人民武装一起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 日 革命武装。原是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1937年抗 日 战争开始后改编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是 华中 抗 日 的主力。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同八路军及其他人民武装一起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新四军 (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 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隶属于国民党军队战斗序列,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留在南方八省进行游击战争的中国工农红军和游击队改编的队伍。
  • 新四军是正面战场上共产党的主力部队,装备相对于八路军要好些,军装为德式军装,军帽上有青天白日徽,新四军军官服饰与其他国民革命军服饰基本相同,部分军服由国民革命军提供。
  •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迫于日军进攻上海,威胁南京,终于与中国共产党达成关于南方各省红军游击队组成一个军,于大江南北和闽浙两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协议。1937年10月1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宣布:南方8省13个地区(不包括琼崖红军游击队)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任命叶挺为军长。经由中共中央提名,经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核定,任命项英为副军长,张云逸为参谋长,袁国平为政治部主任,邓子恢为副主任。为加强对新四军的领导,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以项英为书记,陈毅为副书记。
  • 抗战结束后,新四军番号继续被沿用到1947年1月30日才撤销。原新四军部队主力除第3师(黄克诚部)开赴东北加入东北野战军,第5师(李先念部)改编为中原军区外,其余主力改编为华东野战军,1949年1月改称第三野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