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孔钱

词典解释

方孔圆钱的俗称。战国时的*圜钱即有方孔的。秦始皇统一币制,以铜钱为下币,名为“半两”,即采取此形式。以后除王莽一度行刀、布等钱外,二千多年间都行方孔钱。西晋鲁褒作《钱神论》,有“亲爱如兄,字曰‘孔方’”句,后人又戏称方孔钱为“孔方兄”。民国初年的民国通宝是最后一种方孔钱。日本、越南、朝鲜等国也曾铸方孔钱。

词典名字:

方孔钱

词典发音:

fāng kǒng qián

国语辞典
1.中国古代钱币的俗称。秦以来的古钱币除王莽一度行刀布外﹐中间都有一方孔﹐故称。方孔钱由"环钱"演变而成﹐以秦的"半两钱"为最早﹐清末的"宣统通宝"为最晩。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中国 古代钱币俗称。 秦 以来的古钱币除 王莽 一度刀布外,中间都有一方孔,故称。方孔钱由“环钱演变而成,以 秦 的“半两钱”为最早, 清 末的“宣统通宝”为最晚。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方孔钱

  • 方孔钱是我国古代钱币的俗称。方孔钱中间有方孔的圆形钱币,由环形钱演变而来,成为我国古代铜钱的固定形式。方孔钱以秦的半两钱为最早,民国的“民国通宝”铜币最晚。这种钱在我国沿用了2000多年。
  • 方孔钱是中国古代钱币最常见的一种。由于发行时间和发行量均远大于其他种类的钱币,方孔钱和中国古钱币这两个概念经常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