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诸

词典解释


古代在月下承露取水的器具。《周礼·秋官·司烜氏》“以鉴取明水于月”郑玄注:“鉴,镜属,取水者,世谓之方诸。”《淮南子·览冥训》:“方诸取露于月。”方诸用大蛤作成。也有用石凿成,或用铜铸成。《淮南子·天文训》:“方诸见月,则津而为水。”高诱注:“方诸,阴燧,大蛤也。熟摩令热,月盛时以向月下,则水生,以铜盘受之,下水数滴。”
借指铜镜。陆龟蒙《自遣》诗:“月娥如有相思泪,只待方诸寄两行。”

词典名字:

方诸

词典发音:

fāng zhū

国语辞典
1.古代在月下承露取水的器具。 2.传说中仙人住所。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在月下承露取水的器具。

《淮南子·览冥训》:“夫阳燧取火於日,方诸取露於月。”
唐 陆龟蒙 《自遣》诗之十五:“月娥如有相思泪,秪待方诸寄两行。”
李东阳 《又和王世赏韵》:“天临华盖春星近,月照方诸夜水清。”
清 龚自珍 《捕蜮第一》:“又用方诸取月中水洗眼,著纯墨衣,则人反见蜮,可趋入蜮羣。”

⒉  传说中仙人住所。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协昌期一》:“方诸 正四方,故谓之 方诸,一面长一千三百里,四面合五千二百里,上高九千丈。”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协昌期一》:“方诸 东西面又各有 小方诸,去 大方诸 三千里, 小方诸 亦方面各三百里,周迴一千二百里,亦各别有青君宫室,又特多中仙人及灵鸟灵兽辈。”
南朝 梁武帝 《上云乐·方诸曲》:“方诸 上,上云人。业守仁,摐金集 瑶池,步光礼玉晨。霞盖容长肃,清虚列真。”
云笈七籤》卷七八:“纵赏三清,遨游五岳,往来 圆嶠,出入 方诸。”
清 缪艮 《沉秀英传》:“秀英 香消玉损,已返 方诸。”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方诸

  • 方诸是汉语词汇,出自《淮南子·览冥训》,解释为古代在月下承露取水的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