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籍

词典解释: qí jí 1.旗人的户籍。亦谓具有。国语辞典注音 ㄑㄧˊ ㄐㄧˊ  拼音 qí jí清代時,滿州、蒙古、漢軍各旗旗人的戶籍,稱為「」。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9601页 第6卷 1618

词典名字:

旗籍

词典发音:

qí jí

国语辞典
旗人的户籍。亦谓具有旗籍。
基本解释

旗籍[ qí jí ]

⒈  清代时,满州、蒙古、汉军各旗旗人的户籍,称为「旗籍」。

英语Manchu household register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引证解释

⒈  旗人的户籍。亦谓具有旗籍。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汉军初制》:“康熙 中,平三逆,其藩下诸部落亦分隶旗籍。”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稗事数则》:“甘啸嵒 ……诗文上宗七子,殊有豪气,为旗籍文士之冠。”
《群强报》1918.6.28:“北京 城人民的生计一天比一天紧,又兼 北京 土著多是我们旗籍 满 同胞,从前依赖钱粮米为生活。”
鲁迅 《且介亭杂文·买<小学大全>记》:“令旗籍子弟也讲读 朱子 的《小学》。”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旗籍

  • 旗籍是汉语词汇,拼音qí jí,意思是旗人的户籍亦谓具有旗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