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支祁

词典解释

亦作“无支奇”。亦作“无支祈”。古代传说中 淮水 水怪名。

词典名字:

无支祁

词典发音:

wú zhī qí

国语辞典
1.亦作"无支奇"。亦作"无支祈"。 2.古代传说中淮水水怪名。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无支奇”。亦作“无支祈”。古代传说中 淮水 水怪名。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楚州 有渔人,忽於 淮 中钓得古铁鏁,挽之不絶,以告官,刺史 李阳 大集人力引之。鏁穷,有青獼猴跃出水,復没而逝。后有验《山海经》云:‘水兽好为害, 禹 鏁于 军山 之下,其名曰 无支奇。’”
《太平御览》卷八八二引《淮地记》:“按,《古岳瀆经》云:禹 治水,止 桐柏山,乃获 淮 涡水神,名曰 无支祁。”
刘基 《郁离子·省敌》:“无支祈 与 河伯 鬪,以 天吴 为元帅, 相抑氏 副之。”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 ﹞请了天兵天将,捉住兴风作浪的妖怪 无支祁,镇在 龟山 的山脚下。”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无支祁

  • 中国神话中的水怪。他的形状像猿猴,塌鼻子,凸额头,白头青身,火眼金睛。他的头颈长达百尺,力气超过九头大象,常在淮水兴风作浪,危害百姓。大神禹治淮水时,无支祁作怪,风雷齐作,木石俱鸣。禹很恼怒,召集群神,天神庚辰(一说应龙)擒获了无支祁。无支祁虽被抓,但还是击搏跳腾,谁也管束不住。于是禹用大铁索锁住了他的颈脖,拿金铃穿在他的鼻子上,把他镇压在淮阴龟山脚下,从此淮水才平静地流入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