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疫

词典解释: shí yì 1.一时流行的传染病。国语辞典注音 ㄕˊ ㄧˋ  拼音 shí yì流行的傳染病。▶ 宋.蘇軾〈聖散子序〉:「若時疫流行,平旦於大釜中煮之,不問老少良賤,各服一大盞。」▶ 《水滸傳.第二一回》:「昨日他的家公因害時疫死了,這閻婆無錢津送,停屍在家,沒做道理處。」

词典名字:

时疫

词典发音:

shí yì

国语辞典
一时流行的传染病。
基本解释

时疫[ shí yì ]

⒈  流行的传染病。

宋·苏轼〈圣散子序〉:「若时疫流行,平旦于大釜中煮之,不问老少良贱,各服一大盏。」
水浒传·第二一回》:「昨日他的家公因害时疫死了,这阎婆无钱津送停尸在家,没做道理处。」

引证解释

⒈  一时流行的传染病。

宋 苏轼 《圣散子叙》:“若时疫流行,平旦於大釜中煮之,不问老少良贱,各服一大盏,即时气不入其门。”
元 刘致 《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遭时疫无棺活葬,贱卖了些家业田庄。”
邹韬奋 《经历》十四:“他还未赴 美,忽于一个夏天患时疫,上午还是活泼泼的,下午就死在时疫医院里。”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时疫

  • 时疫,指一时流行的传染病。
  • 时疫,病名。
  • ①即疫、瘟疫。见《温疫论》。因疠气疫毒从口鼻传入所致,有强烈传染性。《不知医必要·时疫》:“此症有由感不正之气而得者,或头痛,发热,或颈肿,发颐,此在天之疫也。若一人之病,染及一室,一室之病,染及一乡、一邑。”其证憎寒壮热,口吐黄涎,甚者痓厥谵狂。治宜疏利、解秽、清中、攻下等法。参见瘟疫、疫条。
  • ②又指夏季所患之瘟疫。《辨疫琐言》:“春则曰春瘟,夏则曰时疫,秋则曰秋疫,冬则曰冬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