暾暾

词典解释: tūn tūn 1.明亮貌。 2.和暖貌。国语辞典注音 ㄊㄨㄣ ㄊㄨㄣ  拼音 tūn tūn1. 日光明亮的樣子。▶ 唐.岑參〈春尋河陽陶處士別業〉詩:「風暖日,黃鸝飛近村。」2. 火光熾盛的樣子。▶ 《新唐書.卷二四.五行志一》:「是歲,洪州、潭州災,延燒州署,州人見有物赤而飛來,旋即火發。」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7294页 第5卷 839

词典名字:

暾暾

词典发音:

tūn tūn

国语辞典
1.明亮貌。 2.和暖貌。
基本解释

暾暾[ tūn tūn ]

⒈  日光明亮的样子。

唐·岑参〈春寻河阳陶处士别业〉诗:「风暖日暾暾,黄鹂飞近村。」

⒉  火光炽盛的样子。

《新唐书·卷二四·五行志一》:「是岁,洪州、潭州灾,延烧州署,州人见有物赤而暾暾飞来,旋即火发。」

引证解释

⒈  明亮貌。

汉 刘向 《九叹·远游》:“日暾暾其西舍兮,阳焱焱而復顾。”
卢纶 《晚次新丰呈赠韩质明府》诗:“机鸣舂响日暾暾,鸡犬相和 汉 古村。”
宋 叶适 《中大夫赵公墓志铭》:“富矣 啟霞,金碧暾暾,四兽维之,中可一棺。”

⒉  和暖貌。

唐 王建 《春来曲》:“光风暾暾蝶宛宛,遶树气匝枝柯软。”
贺铸 《绿头鸭》词:“绣屏掩,枕鸳相就,香气渐暾暾。”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暾暾

  • 暾暾是象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