曳剌

词典解释: yè là 1.走卒;衙役。国语辞典注音 ㄧㄝˋ ㄌㄚˋ  拼音 yè là契丹語中指健兒、兵卒。雜劇中則多指胥吏走卒。▶ 元.馬致遠《薦福碑.第二折》:「洒家是個,接相公來。」▶ 元.李直夫《虎頭牌.第三折》:「他誤了限次,失了軍期,差幾勾追。」或作「拽刺」。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7034页 第5卷 579

词典名字:

曳剌

词典发音:

yè là

国语辞典
  • 走卒;衙役。
  • 基本解释

    曳剌[ yè là ]

    ⒈  契丹语中指健儿、兵卒杂剧中则多指胥吏走卒。元·马致远元·李直夫也作「拽刺」。

    《荐福碑·第二折》:「洒家是个曳剌,接相公来。」
    虎头牌·第三折》:「他误了限次,失了军期,差几曳剌勾追。」

    引证解释

    ⒈  走卒;衙役。

    《元典章·礼部六·僧道教门法规》:“各处僧道、衙门所设书吏贴书、祇侯、曳剌人等,俱无定额。”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二折:“洒家是个曳剌,接相公来。”
    元 李五 《虎头碑》第三折:“他误了限次,失了军期,差几个曳剌勾追。”
    按,《辽史·百官志二》:“走卒谓之拽剌。”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曳剌

  • 曳剌
  • 走卒;衙役。《元典章·礼部六·僧道教门法规》:“各处僧道、衙门所设书吏、贴书、祇侯、曳剌人等,俱无定额。”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二折:“洒家是个曳剌,接相公来。” 元 李五 《虎头碑》第三折:“他误了限次,失了军期,差几个曳剌勾追。”按,《辽史·百官志二》:“走卒谓之拽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