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士

词典解释: cháo shì 1.古代官名。掌外朝官次和刑狱等。参阅《周礼.秋官.》。 2.朝廷之士。泛称中央官员。国语辞典注音 ㄔㄠˊ ㄕˋ  拼音 cháo shì1. 職官名。掌建邦、外朝、官次和刑獄等事。2. 泛稱朝廷中所有官員。▶ 《三國志.卷一二.魏書.崔琰傳》:「琰聲姿高暢,眉目疏朗,鬚長四尺,甚有威重,瞻望,而太祖亦敬憚焉。」▶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陶公疾篤,都無獻替之言,以為恨。」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9294页 第6卷 1311

词典名字:

朝士

词典发音:

cháo shì

国语辞典
1.古代官名。掌外朝官次和刑狱等。参阅《周礼.秋官.朝士》。 2.朝廷之士。泛称中央官员。
基本解释

朝士[ cháo shì ]

⒈  职官名。掌建邦、外朝、官次和刑狱等事

⒉  泛称朝廷中所有官员。

《三国志·卷一二·魏书·崔琰传》:「琰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长四尺,甚有威重,朝士瞻望,而太祖亦敬惮焉。」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陶公疾笃,都无献替之言,朝士以为恨。」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官名。掌外朝官次和刑狱等。参阅《周礼·秋官·朝士》。

⒉  朝廷之士。泛称中央官员。

陆贾 《新语·怀虑》:“战士不耕,朝士不商,邪不奸直,圆不乱方。”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陶公 疾篤,都无献替之言,朝士以为恨。”
唐 张九龄 《劾牛仙客疏》:“昔 韩信 淮阴 一壮夫,羞与 絳 灌 为伍。陛下必用 仙客,朝士所鄙,臣实耻之。”
清 顾炎武 《蓟门送子德归关中》诗:“蓟门 朝士多狐鼠,旧日鬚眉化儿女。”
阿英 《明朝的笑话》十一:“长沙 有朝士某还乡时,意气满盈,宾至,鼓吹喧阗,极铺张之能事。”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朝士

  • 《周礼·秋官·朝士》:“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朝士为古代官名。掌外朝官次和刑狱等。郑玄 注:“外朝,路寝门之外庭。” 孙希旦 集解:“愚谓外朝,治朝也。”朝士又指朝廷之士,范称中央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