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觐

词典解释: cháo jìn ①臣下拜见君王:可在时禀奏。 ②阿拉伯文h·djdj的意译。伊斯兰教五功之一。即穆斯林赴麦加朝拜克尔白的宗教礼仪活动。伊斯兰教规定,凡身体健康有经济能力的穆斯林,不分性别,在道路安全的情况下,一生应去麦加一次,作为必遵的功课。国语辞典注音 ㄔㄠˊ ㄐㄧㄣˇ  拼音 cháo jǐn1. 臣子上朝謁見君主。▶ 《孟子.萬章上》:「天下諸侯朝覲者不之堯之子而之舜,訟獄者不之堯之子而之舜。」▶ 《三國演義.第一四回》:「今聞天子還都,特來朝覲。」或作「朝見」、「朝請」、「朝參」、「朝謁」。2. 信徒拜謁聖地、聖像。亦作「朝聖」。

词典名字:

朝觐

词典发音:

cháo jìn

国语辞典

朝觐 cháojìn

(1) [make a pilgrimage]∶指教徒拜谒圣像、圣地等

(2) [hajj]∶伊斯兰教用语,指伊斯兰教徒到麦加的朝拜

(3) [have an audience with an emperor]∶朝见

基本解释

朝觐[ cháo jǐn ]

⒈  臣子上朝谒见君主。也作「朝见」、「朝请」、「朝参」、「朝谒」。

《孟子·万章上》:「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
三国演义·第一四回》:「今闻天子还都,特来朝觐。」

⒉  信徒拜谒圣地、圣像。也作「朝圣」。

引证解释

⒈  谓臣子朝见君主。

《礼记·乐记》:“朝覲,然后诸侯知所以臣;耕藉,然后诸侯知所以敬。”
《文选·曹植<应诏诗>》:“嘉詔未赐,朝覲莫从。”
李善 注:“毛萇 《诗传》曰:覲,见也。”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淮西 贼将僭窃,问仪注於 鲁公。公答曰:‘老夫所记,唯诸侯朝覲之礼耳。’”
章炳麟 《论式》:“经术已不行於王路丧祭尚在,冠昏朝覲,犹弗能替旧常,故议礼之文亦独至。”

⒉  伊斯兰教徒拜谒圣像、圣地,为教徒五项基本功课之一,该教规定凡身体健康有经济能力的穆斯林,在道路安全的情况下,一生应去 麦加 朝觐一次。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朝觐 (麦加朝觐)

  • “朝觐”是伊斯兰教为信徒所规定的必须遵守的基本制度之一,每一位有经济和有体力的成年穆斯林都负有朝拜麦加的宗教义务。所有穆斯林,无论是男是女,都会尽最大努力争取一生至少要前往麦加朝觐一次。1932年沙特阿拉伯王国建立后,麦加被称为“宗教之都”,来此朝觐的人更加摩肩接踵,已经有70多个国家说着不同语言的穆斯林来到此地朝觐。每年在伊斯兰教历的第12个月,数以百万计的穆斯林都会聚集在沙特的麦加,参加一年一度的朝觐。朝圣期间,他们聚集在“圣城”麦加周围,一起祈祷、吃饭、学习。“麦加朝圣”是每年伊斯兰教最盛大的宗教活动。
  • 朝觐 (汉语词汇)

  • 朝觐是一个汉语词语,
  • 拼音是:cháo jìn,
  • 在东方文明中,它指附属国向中央政权朝贡和拜谒,以表示对帝王的尊拜和臣服。
  • 在《礼记·乐记》和《文选·曹植》均对“朝觐”有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