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耳

词典解释: mù ěr 又称“黑”。担子菌亚门,层菌纲,目。好气性腐生真菌。一般生长在阔叶树的朽木或倒木上。子实体形似人耳或叶子,初为红褐色,干燥后深褐至近黑色。可用阔叶树段木或木屑人工培养。营养丰富,可供食用和药用。国语辞典注音 ㄇㄨˋ ㄦˇ  拼音 mù ěr植物名。真正擔子菌類族。生於朽腐的樹幹上。擔子果成片狀,一邊黏在腐木上,表面向上突出。菌絲體生長後,生子實體,形如人耳,徑約一公寸,內面平滑,呈暗褐色,外面密生柔軟的短毛,呈淡褐色。可供食用。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5732页 第4卷 664扫描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922页

词典名字:

木耳

词典发音:

mù ěr

国语辞典

木耳 mù’ěr

(1) [Jew's ear]∶即“黑木耳”。一种广泛分布的生长在朽木上、食用真菌( Auricularia auricula )

(2) [treeear]∶中国烹调中用的几种真菌的任一种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木耳 (真菌)

  • 木耳(英文:agaric),主要生长在中国和日本。中国大部分是东北木耳和秦岭木耳。木耳既可野生又可以人工培植,种子实体呈耳状、叶状或杯状、薄、边缘波浪状,宽3-10厘米,厚2毫米左右,以侧生的短柄或狭细的附着部固着于基质上。色泽黑褐,质地柔软呈胶质状,薄而有弹性,湿润时半透明,干燥时收缩变为脆硬的角质近似革质。味道鲜美,可素可荤,营养丰富。木耳味甘,性平,具有很多药用功效。能益气强身,有活血效能,并可防治缺铁性贫血等;可养血驻颜,令人肌肤红润,容光焕发,能够疏通肠胃,润滑肠道,同时对高血压患者也有一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