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身成仁

词典解释

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 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1.【解释】: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2.【出自】:《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3.【示例】:若得着死难者的热情的全部,便可以追他们的踪迹,~了。 ◎闻一多《文艺与爱国——纪念三月十八》

4.【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被捕以后,面对敌人的屠刀,~是我唯一的选择。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向孔子请教说:“先生,您讲的仁德、忠义都是极好的。人人相爱,以仁义待人,确实是一种美德。仁德我很想得到,但活在世界上也是我的欲望。假如仁德与生命两者发生了冲突,该怎样处理呢?” 孔子严肃地回答说:“这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凡是真正的志士仁人,都不会因为贪生怕死而损害仁义,应该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 弟子恭敬地给孔子施礼,表示敬服。这时,孔子的学生子贡又问 先生说:“仁德一定是很难得到的吧?我们应当怎样去培养它呢?” 孔子回答说:“培养仁德可以从头做起。比如说,工匠要做好他的活计,必须先有得心应手的工具。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应该选择那些大夫中的贤者去敬奉他;对于自己来说,就应该挑选那些士人当中的仁者交朋友。这样,才会培养起仁德来。”

杀身成仁仁义之兵兵不厌权权倾中外外刚内柔柔声下气气义相投投井下石石人石马马上功成成一家言言三语四四不拗六六亲不和和光同尘尘垢秕糠糠秕在前前仆后继继古开今今夕何夕夕寐宵兴兴云致雨雨丝风片片云遮顶顶名冒姓姓甚名谁谁是谁非非亲非故故人之情情不可却却之不恭恭而有礼礼为情貌貌似强大大中至正正中下怀怀丸操弹弹丝品竹竹报平安安不忘危危于累卵卵与石斗斗丽争妍妍姿艳质质伛影曲曲不离口口不二价价值连城城下之盟盟山誓海海不扬波波光鳞鳞鳞次栉比比众不同同休共戚戚戚具尔尔汝之交交口同声声东击西西台痛哭哭丧着脸脸无人色色丝虀臼臼头深目目下十行行不从径径一周三三三两两两世为人人一己百百万雄师师严道尊尊主泽民民不堪命命世之才才兼文武武不善作作乱犯上上下一心心上心下

词典名字:

杀身成仁

词典发音:

shā shēn chéng rén

国语辞典

杀身成仁 shāshēn-chéngrén

[die to achieve virtue—die for a just cause] 意思是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现指为维护正义或崇高的理想而牺牲生命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迄于巨唐,杀身成仁,代有髦杰。—— · 李德裕《三良论》

基本解释

杀身成仁[ shā shēn chéng rén ]

⒈  语本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也作「杀身成义」。

《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东周列国志·第一〇一回》:「然大丈夫杀身成仁,视死如归,功在当时,名垂后世何不可愿之有哉?」

大公无私 公而忘私 舍身求法 舍身取义 舍生取义 为国捐躯

苟且偷生 降志辱身 自私自利 损人利己


引证解释

⒈  后泛指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

语本《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后汉书·班彪传论》:“然其论议常排死节,否正直,而不敍杀身成仁之为美,则轻仁义,贱守节愈矣。”
唐 刘知几 《史通·人物》:“斯并命大才挺生杰出,或陈力就列,功冠一时;或杀身成仁,声闻四海。”
清 姚莹 《再与方植之书》:“古有毁家紓难,杀身成仁者,彼独非丈夫耶?”
夏衍 《秋瑾传》第三幕:“杀身成仁,是革命党的本色。”

成语解释

杀身成仁

【解释】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示例】若得着死难者的热情的全部,便可以追他们的踪迹,~了。 ◎闻一多《文艺与爱国——纪念三月十八》

【近义词】视死如归、舍生取义

【反义词】苟且偷生、贪生怕死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网络解释

杀身成仁

  • 杀身成仁,拼音是shā shēn chéng rén,汉语成语,意思是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来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出自《论语·卫灵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