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变

词典解释

亦称“沿纳”。唐宋*田赋的附加税。唐除照田亩征赋外,还收其他实物,后又折为田赋征收,名目繁多,苛扰不堪。宋明道年间(1032—1033)并入夏秋两税征收。后官府又用其他名目陆续加征。宋文献中常有盐曲(麯)钱、农器税、牛革筋角税、纳醋息钱等杂变名目。

词典名字:

杂变

词典发音:

zá biàn

国语辞典
1.杂乐和变乐。 2.唐宋在田赋正税以外的附加税。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杂乐和变乐。

《汉书·礼乐志》:“五音六律依韦饗昭,杂变并会,雅声远姚。”

⒉  唐 宋 在田赋正税以外的附加税。

《宋史·食货志二》:“自 唐 以来,民计田输赋外,增取他物,復折为赋,谓之‘杂变’。”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五代十国 时期,各割据巧立名目敲剥财物,设置多种苛捐杂税……统称之为‘杂变’,又叫‘沿纳’。”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杂变

  • 杂变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zá biàn,意思是杂乐和变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