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戏

词典解释

1.古代娱乐形式之一,包括百戏、杂乐、歌舞戏、傀儡戏等。又称“杂伎”。

2.指从事杂戏之人。

词典名字:

杂戏

词典发音:

zá xì

国语辞典
1.古代娱乐形式之一﹐包括百戏﹑杂乐﹑歌舞戏﹑傀儡戏等。又称"杂伎"。 2.指从事杂戏之人。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娱乐形式之一,包括百戏、杂乐、歌舞戏、傀儡戏等。又称“杂伎”。

《魏书·世祖纪》:“又禁饮酒、杂戏、弃本沽贩者。”
唐 白居易 《立部伎》诗:“立部贱,坐部贵。坐部退为立部伎,击鼓吹笙和杂戏。”
宋 叶适 《林伯和墓志铭》:“奉化 时,有中贵人过境上,令使摄尉,以杂戏迓之百里外。”
周贻白 《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五:“所谓杂戏,而且把这个‘’字作为名词。其称为‘戏’者,其间有一部分节目确为故事表演,但仍掺杂有舞蹈或杂技在内。”

⒉  指从事杂戏之人。

陈师道 《后山谈丛》卷一:“教坊杂戏亦曰学《诗》於 陆农师,学《易》於 龚深之。”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杂戏

  • 古代娱乐形式之一,包括百戏、杂乐、歌舞戏、傀儡戏等。又称“杂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