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班

词典解释

杂扮。

词典名字:

杂班

词典发音:

zá bān

国语辞典
1.即杂扮。 2.非正途出身的官吏﹔杂职官吏。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即杂扮。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近日优人作杂班,以杂剧而简略。参见“杂扮”。

金 虏官制,有文班、武班;若医卜倡优,谓之杂班。每宴集伶人进,曰:‘杂班上。’故流传及此。”

⒉  非正途出身的官吏;杂职官吏。

《金史·选举志三》:“又吏格,凡诸右职正杂班,皆验官注授。”
《续资治通鉴·宋光宗绍熙四年》:“迁嘉努 赏钱二千贯,特迁五官,杂班叙使。”
清 姚燮 《今乐考证》:“翟灝 云:…… 金源 官制,有文官、武官,若医、卜、倡、优,谓之杂班。”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杂班

  • 杂班,读音为zá bān ㄗㄚˊ ㄅㄢ,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杂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