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览

词典解释: zá lǎn 1.封建社会指儒家经典以外的著作。国语辞典注音 ㄗㄚˊ ㄌㄢˇ  拼音 zá lǎn科舉時代稱與考試無關的雜學知識。泛指詩詞歌賦。▶ 《儒林外史.第三回》:「像你做童生的人,只該用心做文章,那些雜覽,學他做甚麼!」

词典名字:

杂览

词典发音:

zá lǎn

国语辞典
1.封建社会指儒家经典以外的著作。
基本解释

杂览[ zá lǎn ]

⒈  科举时代称与考试无关的杂学知识。泛指诗词歌赋

《儒林外史·第三回》:「像你做童生的人,只该用心做文章,那些杂览,学他做甚么!」

引证解释

⒈  封建社会指儒家经典以外的著作。

儒林外史》第十八回:“文章是代圣贤立言,有个一定的规矩,比不得那些杂览,可以随手乱做个。”
茅盾 《如何欣赏文艺作品》:“他们那时候,把一部分用文言写的诗、词、赋、曲、传奇、小说,乃至野史、笔记,视为‘杂览’。”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杂览

  • zá lǎn
  • ㄗㄚˊ ㄌㄢˇ
  • 封建社会指儒家经典以外的著作。
  • 《儒林外史》第十八回:“文章是代圣贤立言,有个一定的规矩,比不得那些杂览,可以随手乱做个。”
  • 茅盾 《如何欣赏文艺作品》:“他们那时候,把一部分用文言写的诗、词、赋、曲、传奇、小说,乃至野史、笔记,视为‘杂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