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社

词典解释


又称“农村公社”、“邻社”、“乡社”、“土地公社”。原始社会末期,公有制向私有制过渡的社会经济组织。由定居在一定地域内的一群家庭(包括同一氏族的和其他氏族的)组成。土地公有,分配给各家使用,森林、草地、水流等公用;牲畜、农具、住宅、生产物归各家私有。因村社土地分散为各家经营并在习惯上由他们世袭使用,私有制逐渐代替公有制,原始公社瓦解。但村社组织,曾以不同形式继续存在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如中世纪西欧的*马克、罗斯斯拉夫人的*维尔夫、15世纪后俄罗斯的*米尔等。
墨西哥农村的一种生产单位和行政机构。20世纪20年代土改后建立。村社土地归国家所有,分成小块无偿分配给社员使用,土地不准出卖、转让、典押。分农业村社、林业村社、牧业村社和混合经营村社。经营方式分集体或个体两种,但90%以上采取以户为单位的个体经营方式。权力机构为村社委员会,监督机构为监督理事会。

词典名字:

村社

词典发音:

cūn shè

国语辞典
  • 旧时农村祭祀社神的日子或盛会。
  • 犹村落。
  • 原始社会末期公有制向私有制过渡的社会经济组织。由定居在一定地域内的包括同一氏族的和其他氏族的一群家庭组成。土地公有;牲畜、农具、住宅、生产物私有。
  •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旧时农村祭祀社神的日子或盛会。

    《旧唐书·文苑传下·司空图》:“岁时村社雩祭祠祷,鼓舞会集, 图 必造之,与野老同席,曾无傲色。”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四折:“我覷这单刀会似赛村社。”

    ⒉  犹村落。

    罗隐谗书·代韦徵君逊官疏》:“拜无渥泽,惊动村社。”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二:“﹝ 山禺 ﹞有众二千餘人,刦掠村社、族帐。”
    《西游记》第二八回:“只见那海水:烟波荡荡,巨浪悠悠……近岸无村社,傍水少渔舟。”

    ⒊  原始社会末期公有制向私有制过渡的社会经济组织。由定居在一定地域内的包括同一氏族的和其他氏族的一群家庭组成。土地公有;牲畜、农具、住宅、生产物私有。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村社

  • 村社,读音cūn shè,汉语词语,意思是旧时农村祭祀社神的日子或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