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脱

词典解释: tiáo tuō 1.古代臂饰。呈螺旋形,上下两头左右可活动,以便紧松。一副两个。国语辞典注音 ㄊㄧㄠˊ ㄊㄨㄛ  拼音 tiáo tuō腕釧、手鐲。古代婦女的臂飾,以捶扁的金銀條繞製成螺旋形,約三至八圈,兩端另用金銀絲編製成環套,可活動調節鬆緊。▶ 唐.李商隱〈中元作〉詩:「羊權雖得金條脫,溫嶠終虛玉鏡臺。」▶ 宋.無名氏《李師師外傳》:「嗣後師師生辰,又賜珠鈿、金條脫各二事。」亦稱為「臂釧」、「條達」、「跳脫」。

词典名字:

条脱

词典发音:

tiáo tuō

国语辞典
  • 古代臂饰。呈螺旋形,上下两头左右可活动,以便紧松。一副两个。
  • 基本解释

    条脱[ tiáo tuō ]

    ⒈  腕钏、手镯。古代妇女的臂饰,以捶扁的金银条绕制成螺旋形,约三至八圈,两端另用金银丝编制成环套,可活动调节松紧

    唐·李商隐〈中元作〉诗:「羊权虽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
    宋·无名氏《李师师外传》:「嗣后师师生辰,又赐珠钿、金条脱各二事。」

    引证解释

    ⒈  古代臂饰。呈螺旋形,上下两头左右可活动,以便紧松。一副两个。参阅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辨误一》。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运象·绿萼华诗》:“赠诗一篇并致火澣布手巾一枚、金玉条脱各一枚。条脱似指环而大,异常精好。”
    李商隐 《李夫人歌》:“蛮丝繫条脱,妍眼和香屑。”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辨误》:“文宗宰臣:‘条脱是何物?’宰臣未对,上曰:‘《真誥》言, 安妃 有金条脱为臂饰,即金釧也。’”
    明 陈继儒 《枕谭·条脱》:“条脱,臂饰也。”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秀姑》:“女脱臂上紫金条脱为赠。”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条脱

  • 条脱指古代臂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