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枝

词典解释


乐府《近代曲》名。传世者以白居易、刘禹锡之作较著名。白居易谓:“《杨柳枝》,洛下新声也。洛之小妓有善歌之者,词章音韵,听可动人。”《杨柳枝二十韵》题注)后亦配以舞蹈。此本古曲,名《折杨柳》《折柳枝》,至唐名《杨柳枝》,开元时已入教坊,白居易时盖又翻为新声,故白、刘诗中皆称为“新翻《杨柳枝》”。又称《柳枝》。其体制为七言四句。沿用为词牌。敦煌曲子词及《花间集》中,有于七言每句后各加三字或四、五字句者,将添声填为实字,亦称《添声杨柳枝》。虽成长短句,其主体仍属七言声诗。
唐代民间歌舞。用唐代翻新的古曲《杨柳枝》配以舞蹈。唐薛能《柳枝词》序:“因令部伎少女作杨柳枝健舞,复歌其辞,无可听者,自以五绝为杨柳新声。”舞蹈时缓时急,白居易《杨柳枝二十韵》:“袖为收声点,钗因赴节遗。”一般为女子舞蹈。

词典名字:

杨柳枝

词典发音:

yáng liǔ zhī

国语辞典
1.乐府近代曲名。本为汉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至唐易名《杨柳枝》,开元时已入教坊曲。至白居易依旧曲作辞,翻为新声。其《杨柳枝词》之一云:"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当时诗人相继唱和,均用此曲咏柳抒怀。七言四句,与《竹枝词》相类。参阅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五﹑《乐府诗集》卷八一。 2.唐白居易有妓樊素,善唱《杨柳枝》,因以曲名人,代称樊素。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当时诗人相继唱和,均用此曲咏柳抒怀。七言四句,与《竹枝词》相类。参阅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卷五、《乐府诗集》卷八一。当时诗人相继唱和,均用此曲咏柳抒怀。七言四句,与《竹枝词》相类。参阅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卷五、《乐府诗集》卷八一。

乐府近代曲名。本为 汉 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至 唐 易名《杨柳枝》, 开元 时已入教坊曲。至 白居易 依旧曲作辞,翻为新声。其《杨柳枝词》之一云:“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

⒉  唐 白居易 有妓 樊素,善唱《杨柳枝》,因以曲名人,代称 樊素。参见“杨枝”。

唐 白居易 《不能忘情吟》:“鬻骆马兮放 杨柳枝,掩翠黛兮顿金羈;马不能言兮长鸣而却顾, 杨柳枝 再拜长跪而致辞。”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杨柳枝 (词牌名)

  • 杨柳枝,词牌名。此调本为隋曲,与隋堤有关。唐玄宗开元年间入教坊曲,至白居易、刘禹锡整理、改编《汉乐府》的《杨柳枝》,依旧曲作词,翻为新声。唐五代词皆咏杨柳枝本意。单调二十八字,平韵,同于七言绝句。代表作有《杨柳枝·城外春风吹酒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