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腔

词典解释: 山东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青岛及附近地区。国语辞典注音 ㄌㄧㄡˇ ㄑㄧㄤ  拼音 liǔ qiāng一種民間小唱的腔調。由本肘鼓演變而成。其樂調細膩柔和,悲調淒涼哀怨,花調歡快活潑。唱腔的板類有慢板、快板、原板、二六、南鑼、娃娃等。其特點為慢板和快板後,均有器樂過門垛子,以嗩吶吹奏。 扫描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834页

词典名字:

柳腔

词典发音:

liǔ qiāng

国语辞典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柳腔

  • 柳腔是山东省青岛地区的传统地方戏剧剧种,产生于清代中期的即墨西部,由民间说唱“本肘鼓”演变而成。
  • 乾隆年间,“肘鼓子”传入即墨后,与当地民间小调、秧歌相互融合,逐渐由说唱变为演唱,虽然形式简单、表演朴实,但因乡音浓郁、生动有趣而颇受欢迎。约在百余年前,又因受莱阳县四弦小调的影响,开始用四弦胡琴伴奏,并配以哨呐帮腔。初用四胡伴奏时,因无定式曲谱,琴师与演员不能完全协调,只能配合着往上溜,故称“溜腔”,后因溜字不雅,改为“柳腔”,即墨也因之称为“柳腔之乡”。后流行于胶东一带,并传入青岛市区。
  • 2008年6月7日,柳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