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荚

词典解释: yú jiá 1.亦作"榆筴"。 2.榆树的果实。初春时先于叶而生,联缀成串,形似铜钱,俗呼榆钱。 3.汉代钱币名。即荚钱。重三铢,钱面有"汉兴"二字。国语辞典注音 ㄩˊ ㄐㄧㄚˊ  拼音 yú jiá1. 漢代錢名,即莢錢。重三銖,錢面有「漢興」二字。見《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下》。2. 榆樹在春季結成的果實。▶ 清.陳維崧〈定風波.蝴蝶成團榆莢飛〉詞:「蝴蝶成團榆莢飛,輕狂恰稱五銖衣。」

词典名字:

榆荚

词典发音:

yú jiá

国语辞典

榆荚 yújiá

[elm seeds or pods] 榆树结的果

基本解释

榆荚[ yú jiá ]

⒈  汉代钱名,即荚钱。重三铢,钱面有「汉兴」二字。见《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下》。

⒉  榆树在春季结成的果实。

清·陈维崧〈定风波·蝴蝶成团榆荚飞〉词:「蝴蝶成团榆荚飞,轻狂恰称五铢衣。」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榆筴”。

⒉  榆树的果实。初春时先于叶而生,联缀成串,形似铜钱,俗呼榆钱。

《太平御览》卷九五六引 汉 崔寔 《四民月令》:“二月榆荚成者,收乾以为酱。”
北周 庾信 《燕歌行》:“桃花颜色好如马,榆筴新开巧似钱。”
李商隐 《一片》诗:“榆筴散来星斗转,桂花寻去月轮移。”
陈维崧 《定风波·赠牧仲歌儿阿陆》词:“蝴蝶成团榆荚飞,轻狂恰称五銖衣。”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辛亥游录》:“水滨有小蟹,大如榆荚。”

⒊  汉 代钱币名。即荚钱。重三铢,钱面有“汉兴”二字。参阅《汉书·食货志下》。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九年策秀才文》:“聚人曰财,次政曰货……但赤侧深巧学之患,榆荚难轻重之权。”
唐 杜甫 《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夫时患钱轻,以至於量资币,权子母。代復改铸,或行乎前榆荚、后契刀。”
明 徐渭 《春兴》诗之二:“半緡榆荚求书客,数点梅花换米翁。”
清 阮大鋮 《燕子笺·谋缉》:“多寻榆筴提控钞,特为槐黄举子忙。”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榆荚

  • 榆荚也叫榆钱儿,是榆树的种子,因为它酷似古代串起来的麻钱儿,故名榆钱儿。新生出来的榆钱儿脆甜绵软,清香爽口,又因它与“余钱”谐音,村人在房前屋后种榆树也有讨口彩的意思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