樗鸡

词典解释

亦称“灰蝉”、“斑衣蜡蝉”。昆虫纲,同翅目,樗鸡科。体长14~22毫米,额延长如象鼻;前翅基半部淡褐色而稍带绿色,有黑斑20余个,端半部黑色,脉纹白色;后翅基部鲜红色,有黑斑七八个,翅端黑色,红色与黑色交界处有白带。体、翅常有粉状白蜡。若虫初呈黑色而有白斑,足长头尖,停立如鸡,常成行列。危害臭椿、刺槐、榆、桐、枫、女贞及多种果树。可供药用。

词典名字:

樗鸡

词典发音:

chū jī

国语辞典
虫名。居樗树上,翅有彩纹。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虫名。居樗树上,翅有彩纹。参阅李时珍本草纲目·虫二·樗鸡》。

尔雅·释虫》“螒,天鸡” 晋 郭璞 注:“小虫,黑身赤头。一名莎鸡,又曰樗鸡。”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樗鸡

  • 樗鸡是一种中药,可活血通经;攻毒散结。主血瘀经闭;腰伤疼痛;阳痿;不孕;瘰疬;癣疮;狂犬咬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