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戏

词典解释

戏曲名词。始见于唐代。如唐杜佑《通典》卷一四六、《旧唐书·音乐志·二》均记云:“歌舞戏有大面、拨头、踏摇娘、窟儡子等戏。”对上述记载,今人有不同理解。有人认为此即唐代戏剧体裁的一种类型。

词典名字:

歌舞戏

词典发音:

gē wǔ xì

国语辞典
把乐曲﹑歌舞和叙事结合在一起﹐表演一个故事的戏剧。又称歌舞剧。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把乐曲、歌舞和叙事结合在一起表演一个故事的戏剧。又称歌舞剧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歌舞戏

  • 歌舞戏(song-dance drama)中国南北朝、隋、唐以来在前代歌舞、百戏艺术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有故事情节、有少数角色扮演,载歌载舞,或同时兼有伴唱和管弦乐器伴奏的一种雏形戏曲。歌舞戏的名称最早见于唐杜佑《通典》(766~801)卷一百四十六,属于“散乐”.剧目和内容的记载,见于唐代数种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