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郎

词典解释: gē láng 1.旧时办丧事时唱挽歌的人。国语辞典注音 ㄍㄜ ㄌㄤˊ  拼音 gē láng唱輓歌的人。▶ 《儒林外史.第二六回》:「這裡到出月初八日,做了銘旌,吹手、彩亭、和尚、道士、,替鮑老爹出殯。」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9447页 第6卷 1464

词典名字:

歌郎

词典发音:

gē láng

国语辞典
旧时办丧事时唱挽歌的人。
基本解释

歌郎[ gē láng ]

⒈  唱挽歌的人。

《儒林外史·第二六回》:「这里出月初八日,做了铭旌,吹手、彩亭、和尚、道士、歌郎,替鲍老爹出殡。」

引证解释

⒈  旧时办丧事时唱挽歌的人。

儒林外史》第二六回:“吹手亭彩和尚道士、歌郎,替 鲍老爹 出殯,一直出到南门外。”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歌郎

  • ɡē lánɡ
  • 听戏、“打茶围”是晚清京师有闲、有钱人(官员、商人和士人)的主要娱乐方式。在戏园子观看伶人在台上表演是听戏,到伶人家中饮酒、听歌、闲话,叫做“打茶围”,从事这一服务的年轻的伶人叫做歌郎。因为伶人的住处叫做堂子,所以“打茶围”也叫“逛堂子”。在晚清的社会生活中,“打茶围”曾经是各种娱乐活动中最时尚、最风流的一种,从嘉庆、道光,直到光绪,这一行业都在京师南城发展得如火如荼,它的活力和魅力持续了将近一个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