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举人

词典解释

科举时代,武乡试及第者。 《宋史·仁宗纪一》:“﹝八年﹞乙巳,亲试书判拔萃科及武举人。”《续文献通考·选举六》:“﹝ 宋 ﹞ 嘉定 十年十二月詔武举人毋復应文举。”亦省称“武举”。《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光绪广州府志》:“ 新安县 武举 庾体羣 ,亦於初四夜半攻 英 船於 虎门 。”

词典名字:

武举人

词典发音:

wǔ jǔ rén

国语辞典
  • 科举时代,武乡试及第者。
  •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科举时代,武乡试及第者。

    《宋史·仁宗纪一》:“﹝八年﹞乙巳,亲试书判拔萃科及武举人。”
    《续文献通考·选举六》:“﹝ ﹞ 嘉定 十年十二月詔武举人毋復应文举。”
    省称“武举”。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光绪广州府志》:“新安县 武举 庾体羣,亦於初四夜半攻 英 船於 虎门。”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武举人 (词语解释)

  • 中国历史上的武举制度创始于唐代。武举的兴盛是明清两代,特别是在清代。明朝武举创制甚早,但制度一直没有确定下来。清代情况大不相同,重视程度大大超过明代。加上封建国家大力提倡,制度日益严密,录取相对公正。因此,民间习武者对武举考试趋之若鹜。清代武举为国家提供了大批人材,其中产生了不少杰出人物。但清朝只设武举而无武学,可以说为近代中国军事落后埋下了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