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

词典解释


古县名。西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以匈奴休屠王地置。治今甘肃民勤东北。西晋废。
郡名。原匈奴休屠王地。西汉昭帝或宣帝时置郡,治武威(今甘肃民勤东北),西汉后辖今甘肃黄河以西,武威市以东及大东河、大西河流域地区。东汉移治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十六国时前凉、后凉、南凉、北凉皆曾建都于此。隋开皇初废。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凉州为武威郡。地处祁连山麓,汉唐时为通往西域要道所经。
市名。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祁连山北麓、石羊河上游,邻接内蒙古自治区。兰新铁路经过境内。汉置姑臧县,为武威郡治。唐中叶后废入吐蕃。元为西凉州,明为凉州卫,清改置武威县,为武威府治。1913年废府为县。1985年改设市。武威地区行署驻此。人口94万(城镇16.9万,1996年)。是河西走廊重要粮、油、麻、甜菜产地。自古有“金张掖、银武威”之称。矿产有煤、石膏及萤石。工业有机械、建材、化学、造纸、纺织等。名胜古迹有文庙、大云寺、天梯山石窟、沙漠公园、雷台汉墓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词典名字:

武威

词典发音:

wǔ wēi

国语辞典
  • 军事威力。
  • 古代将军名号。
  •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军事威力。

    管子·版法》:“武威既明,令不再行。”
    《史记·秦始皇本纪》:“武威旁畅振动四极禽灭六王。”
    杜甫 《重经昭陵》诗:“翼亮文德丕承戢武威。”

    ⒉  古代将军名号。此指武威将军 刘尚。

    李商隐 《少将》诗:“族亚 齐 安陆,风高 汉 武威。”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武威 (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省辖市)

  • 武威,简称“雍凉”、“凉”、“雍”。古称凉州、雍州、姑臧、休屠、屠各,是古西北首府,六朝古都。又称雍凉之都、天下要冲、国家蕃卫、梦幻凉州。先设雍州,后改凉州。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大凉在此建都,雍凉文化的发源地。是汉武帝为彰显大汉帝国军队的武功军威而得名,曾经的中国第三大城市,西北的军政中心、经济文化中心。
  • 武威地势平坦辽阔,有河西最大堆积平原,自古就是控制三大高原和西域的中心城市,一带一路的节点之一。凉州箴中说每在季王,常失厥绪。上帝不宁,命汉作凉。北魏时期,姑臧是北魏的两大经济中心之一。西夏时期,凉州是西夏的西都,两大经济中心之一。
  • 武威地处汉羌边界,民风剽悍,悍不畏死。自古凉州精骑便横行天下,史称“凉州大马,横行天下”。武威曾是“凉州刺史部”、“雍州牧”、“雍州刺史”、“雍凉都督府”、“凉州牧”、“凉州刺史”、“河西节度”、“凉州总管府”、“凉州都督府”、“西凉府”、“甘肃提督”、“凉州总兵”、“凉州镇守使”、“凉州府”、“甘肃巡抚”、“甘凉道”、“甘肃总兵”的政府驻地。
  • 武威拥有“五凉古都”、“河西都会”、“雍凉之都”、“西夏陪都”、“马超龙雀故里”、“中国旅游标志之都”、“对外开放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葡萄酒城” 、“侠都”、“雍都”、“凉都”、“西藏纳入中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地”、“中国葡萄酒的故乡”、“世界白牦牛唯一产地”和“北方名都”等美誉。
  • 武威 (汉语词语)

  • 武威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wǔ wēi,意思是1.军事威力。2.古代将军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