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蛾

词典解释

昆虫纲,鳞翅目,毒蛾科。蛾体粗壮,多毛;雌蛾翅有时退化。触角栉齿状或羽毛状。足多毛。雌蛾腹端有毛丛。一般夜间活动。幼虫有毒毛,俗称“毒毛虫”,人的皮肤接触后,即痒痛、红肿或引起皮炎。约有二千五百种。大多为林木、果树等的害虫。常见的如舞毒蛾、茶毒蛾(茶毛虫)、黄尾毒蛾(桑毛虫)等。

词典名字:

毒蛾

词典发音:

dú é

国语辞典

毒蛾 dú’é

(1) [tussock moth]∶ 许多暗色蛾,尤其是毒蛾科的,多数的一般型具有无翅的雌性

(2) [lymantriid]∶ 毒蛾科的蛾子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毒蛾 (鳞翅目毒蛾科昆虫)

  • 毒蛾别名桑斑褐毒蛾、纹白毒蛾、桑毒蛾、黄尾毒蛾、桑毛虫,寄主常以桑、苹果、梨、桃、山楂、杏、李、枣、柿、栗、海棠、樱桃、柳等。毒蛾为鳞翅目毒蛾科昆虫,发生于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在华北地区主要危害月季、玫瑰、蔷薇、苹果、西府海棠等花灌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