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蠚

词典解释: dú hē 1.亦作"毒?"。亦作"毒"。 2.毒虫用毒刺刺扎施毒。 3.指之虫。 4.毒害;残害。 5.指毒害人的行为。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10428页 第7卷 826

词典名字:

毒蠚

词典发音:

dú hē

国语辞典
1.亦作"毒"。亦作"毒"。 2.毒虫用毒刺刺扎施毒。 3.指毒蠚之虫。 4.毒害;残害。 5.指毒害人的行为。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毒虫用毒刺刺扎施毒。

贾谊 《新书·礼》:“攫囓搏击之兽鲜,毒蠚猛叨之虫密。”

⒉  指毒蠚之虫。

⒊  毒害;残害。

唐 沉迥 《武侯庙碑铭》:“羣雄蝟起,毒蠚九州。”

⒋  指毒害人的行为。

《汉书·刑法志》:“当 孝惠、高后 时,百姓新免毒蠚,人欲长幼养老。”
宋 司马光 《横山疏》:“然若纵其毒蠚,亦足以为亭鄣之患。”
黄遵宪逐客篇》:“眼见手足伤,谁能忍毒蠚。”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毒蠚

  • 毒蠚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dú hē ,意思是毒虫用毒刺刺扎施毒,出自《新书·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