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栗子

词典解释: máo lì zi 1.茅栗。树小﹐叶如板栗﹐春生夏花秋实冬枯﹐其实细如橡子﹐可炒食之。国语辞典注音 ㄇㄠˊ ㄌㄧˋ ˙ㄗ  拼音 máo lì zi板栗樹果實的別名。見「板栗」條。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8984页 第6卷 1001

词典名字:

毛栗子

词典发音:

máo lì zi

国语辞典
1.茅栗。树小﹐叶如板栗﹐春生夏花秋实冬枯﹐其实细如橡子﹐可炒食之。
基本解释

毛栗子[ máo lì zi ]

⒈  板栗树果实别名参见「板栗」条。

引证解释

⒈  茅栗。树小,叶如板栗,春生夏花秋实冬枯,其实细如橡子,可炒食之。

午星 《一个红军游击战士》:“一进山沟瞥见 罗维道 同志地上拾毛栗子。”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毛栗子

  • 毛栗子,又称板栗、毛栗、凤栗、栗果等,是壳斗科栗属的植物,原产于中国,分布于越南、台湾以及中国大陆地区,生长于海拔370-2800米的地区,多见于山地,已由人工广泛栽培。
  • 泰山一带都盛产毛栗子.个大、肉厚、味甜,是栗中上品。毛栗子营养丰富,有健脾补肝的功效。